發表文章

🔥 最新文章 🔥

Linux密碼規則的踩坑小記 - 設置簡單密碼

圖片
在安裝完Linux作業系統 (例如Ubuntu或Kali) 會要求設置複雜的密碼 但是電腦都只有我自己在用 (Host OS電腦解鎖也使用Touch ID保護) 因此想要簡化所有需要打密碼的流程 偏偏「系統設定」裡面不能使用簡單的密碼 (「確認密碼」的輸入框反灰,紅字錯誤: Try to avoid common words ) 因此需要使用其他方式進行修改密碼 這邊採用終端機進行 首先進入 啟動台(九宮格形狀) 然後打開 終端機 (Terminal) 接下來請輸入 sudo passwd (你的使用者名稱) 以 parallels 這個使用者作為示範 [sudo] password for (使用者名稱): 這邊輸入舊密碼 (不會顯示出來) New password: 這邊輸入新密碼 (不會顯示出來) BAD PASSWORD: The password fails the dictionary check - it is based on a dictionary word 警告可以不用理他 Retype new password: 這邊再次輸入新密碼 (不會顯示出來) 看到 passwd: password updated successfully 就是成功了 簡單的說明就到這邊囉 先幫我的 Facebook粉專 按讚吧 免責聲明 : 對於非本作者創作之相關資訊,或是非本作者控制或測試之獨立網站,不得解釋本作者為其推薦或背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各商標皆歸其所有人所有。

免費使用Remote Test Lab 裝置農場測試Android App

圖片
[圖片太小的話可以點擊看大圖] 有一天筆者在製作App尋找資料時無意中發現了這個平台 一開始不太知道如何使用,因此尋找資料 但大多都只看到舊版Java Client的相關資料 因此寫了這一篇網誌。 這個平台是Samsung給開發者測試App用的平台,特色是實機在裝置農場給你實際操作,而不是模擬器,因此如果電腦打開模擬器會很卡頓的人就可以使用這個平台; 另外由於這是實際的裝置,所以也可以測試自己的App在One UI或是無邊際螢幕的使用效果和相容性,以及實機上使用的速度情況 (但是使用順暢度也要視網路品質好不好、延遲高不高) 重點是!!!完全免費!!! 每天登入時會給你20個Credit,再按下步驟3的按鈕會再送你額外的Credit 每個Credit可以使用15分鐘, 不夠的話可以 使用Firefox Relay多註冊幾個帳號 (後續更新: 現在開始使用這個服務需要啟用兩步驟驗證的帳戶才能用,所以需要綁定電話號碼) 官方的常見問題點這邊前往,如有使用上的疑問可以寫Email去詢問官方 現在來開始使用吧 1. 請先前往  Remote Test Lab  按下Sign In,如果有帳號可以直接登入,如果沒有帳號則可以註冊 2.註冊完成後需要選擇同意條款,開發者電子報可依自己需求訂閱或不訂閱 3.每天登入會送你20個Credit,每天可以在這邊按一下獲得一次額外的Credit Credit不夠的話可以 使用Firefox Relay多註冊幾個帳號 4.尋找自己喜歡的裝置型號,點開可以選擇地區、版本和要使用多久時間 裝置地區建議選擇離自己近一點的地區(例如Korea),延遲會比較低 (但也用過雖然近,順暢度卻很差的國家,安全一點的選擇就是Korea) 5.選完之後按下Start就會扣除Credit,開始使用 6.這邊是一些介面功能的介紹 注意!!!!離開前記得移除所有私人資料,不然下一個人有機率會看到 (至少我有看過上一個人遺留下來的自製App,寫韓文我都看不懂XDD) 7.左邊選擇Language可以快速切換語言 Applications這邊可以安裝App(試過一次卡住)或刪除App、啟動App、停止App、重新開啟App 有一次從這邊裝App然後卡住,下面會有其他安裝方法的介紹 8.左邊這邊可以同步剪貼板(請授予他權限) 9. File Browser這邊可以上傳檔案

使用Firefox Relay產生多個替身信箱地址,保護電子郵件隱私

圖片
[圖片太小的話可以點擊看大圖] 有時我們在網路上需要填寫電子郵件地址,才可以註冊一些帳號 現在大多數的電子信箱服務都會需要驗證手機號碼,但需要很多個電子郵件去註冊多個帳號怎麼辦呢? 這時候Firefox Relay就可以派上用場,免費版可以產生五個替身地址 傳送到替身信箱的郵件都會自動轉寄到你真正的信箱。 - 那要怎麼操作呢? 1. 首先需要前往 relay.firefox.com  ,註冊一個Firefox帳號 (若已有帳號請登入後跳到步驟4) 2. 接下來會需要設定Firefox帳號的密碼和年齡,電子報則依個人需要去勾選 3.接下來會需要輸入認證碼,需要到郵箱收信 4.回到  relay.firefox.com  ,這邊就是管理轉寄信箱的地方 可以在這邊新增轉寄信箱或是刪除轉寄信箱 (現在新建立的轉寄信箱都是 隨機文字@mozmail.com ) 5.如果是Chromium基底瀏覽器(例如Chromium, Chrome, Brave, Edge...)的用戶,可以新增 擴充套件 ,只需要按 [加到Chrome] 即可 擴充套件的用法就是在填入網站的信箱欄位時,旁邊會出現一個Relay的icon 按下去之後,裡面可以即時生成新的轉寄信箱(Generate new mask), 下方也會有先前在同一個網站用過的轉寄信箱讓你選,就不需要記下猶如亂碼般的信箱地址 = ) 6.接下來收到的信件就會像下圖右邊這樣,會註明是從哪一個轉寄信箱寄過來的 如果不想再收到這個轉寄信箱的郵件就可以去步驟4那邊刪除 另外,如果是要申請沒有重要用途(無法登入也沒甚麼損失那種)的帳號,使用替身信箱註冊完網站帳號後,就可以刪除替身信箱了,如果忘記密碼或是被鎖就直接再辦一個新的XDD 但是請謹慎操作,資料無價!!! 幫我的 Facebook粉專 按讚吧 免責聲明 : 對於非本作者創作之相關資訊,或是非本作者控制或測試之獨立網站,不得解釋本作者為其推薦或背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各商標皆歸其所有人所有。

使用群組原則停用Windows 10/11的自動更新

圖片
由於自動更新常常在筆者想要關機或是重啟電腦的時候出現, 先前有分享過一篇「 輕鬆免工具關閉Windows 10自動更新 」 但是這只適合不常切換網路的人使用(每次連線到新的網路都要做一次設定) 因此筆者研究了新的方法,使用群組原則進行自動更新的關閉。 使用方法: 1. 按下「開始」旁邊的搜尋按鍵,輸入 gpedit.msc  ,開啟群組原則編輯器 2.照著以下圖片操作 (如果圖片字太小可以在新分頁開啟圖片) Windows 10 Windows 11 3. 接下來Windows都不會自動檢查更新,但我們有空時也可以到這個頁面手動檢查是否有可用的系統更新。 需要注意的是,檢查完就會自動下載更新並在關機選項看到更新並關機或重新啟動的選項,也會詢問是否要在幾分鐘內重新啟動。 註: 進入Windows檢查更新的頁面會發現有黃字「*部分設定是由您的組織進行管理」,這是因為我們編輯「群組原則」所產生的正常現象。(Windows 11則顯示於Windows Update>進階選項>設定的更新原則) 免責聲明 : 對於非本作者創作之相關資訊,或是非本作者控制或測試之獨立網站,不得解釋本作者為其推薦或背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各商標皆歸其所有人所有。

如何在非Lenovo的Windows 10筆電上安裝Lenovo工具列,顯示電量百分比和快速設定

圖片
本篇以  MacBook Pro  的 Bootcamp 進行示範 註 : 不保證每一台電腦都適用,如果出現奇怪的現象很正常,請自行負責。 Windows 11 截至目前無法使用此功能。   1.       首先, 到 Microsoft Store 下載 Lenovo Vantage   (110/12/23更新: 直接跳到步驟3也沒關係) 2.       打開 Lenovo Vantage 會自動進行首次服務安裝,如果出現使用者帳戶控制記得按下「是」,然後等待進入首頁即可關閉 ( 視窗右上角的 X) 。 3.       下載官方的 修復補丁 ( 點擊連結會從官網直接下載 ) 4.       按下右鍵用 7zip 解壓縮這個補丁 5.       上個步驟得出兩個檔案。打開該資料夾,再對 cab 檔案右鍵用 7zip 解壓縮 註 :7zip 會發出 盡頭還有資料 的警告,可以忽略直接關閉 6.       用檔案總管前往這個路徑 ( 如果沒有的話自己新增資料夾即可 ) C:\ProgramData\Lenovo\ImController\Plugins\LenovoBatteryGaugePackage 7.       把剛剛解壓縮的 (3 個檔案的 ) 資料夾內檔案全部複製進去剛剛步驟 6 開好的路徑 8.       以管理員權限執行剛剛得到的 bat 檔案 9.       如果果出現使用者帳戶控制記得按下「是」,途中如有錯誤沒有關係,只需要看到最後一行寫上 success 就行了 10.   重新開機 11.   工作列空白處按一下右鍵應該可以開啟 Lenovo Vantage 工具列 12.   接下來工作列應該就會出現電池囉 ! (如果沒有安裝 Lenovo Vantage ,用起來可能跟畫面不一樣,但照樣可以顯示電量) 13. 進到 Lenovo Vantage > 裝置 > 電源 ,應該也會看到出現了工具列開關,這樣就完成囉 免責聲明 : 轉載時請附上出處(本網站連結)。對於非本作者創作之相關資訊,或是非本作者控制或測試之獨立網站,不得解釋本作者為其推薦或背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部落格立場。提及之各商標皆歸其所有人所有。